首页 > 头条

最新快讯!潮声丨限行电动自行车,能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吗?

来源:浙江日报 2023-06-29 07:18:05

潮新闻 执笔 纪驭亚 王晨辉 张亦盈

如果你所在的城市宣布电动自行车限行,你愿意吗?


【资料图】

根据广州市公安局官网近日公告,7月10日,广州交警将召开关于《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电动自行车通行管理措施的通告(征求意见稿)》的听证会,并公布了15名听证会参加人及4名旁听代表名单。

电动自行车就是大家最熟悉的电瓶车,也叫两轮电动车。6月上旬,广州市交警支队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拟对电动自行车分区域、分层次、分时段限行,以达到保障主干道交通正常运行、引导电动自行车短途出行、减少对城市交通大动脉运转效率的影响以及让市民游客有更优质的体验等目的。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个消息一经发布,就冲上微博热搜。在社交网络和业内的讨论热度更已持续大半个月。

电动自行车限行是解决城市拥堵问题的最优解之一吗?如果广州实行,其他城市会跟上吗?潮新闻记者前往广州实地调查,并采访清华大学及浙江省内专家学者,一探究竟。

广州每三四人就有一辆电动自行车

电动自行车,多年来都是各个城市交通治理中的“痛”。尤其是广州,十多年来一直在为治理电动自行车而不断探索。

2006年,广州就宣布全面禁止电动自行车上牌、上路行驶。但“禁电令”的实际效果不佳。据当地媒体报道,“禁电令”出现后,不但没有使电动自行车消失,短短几年间的使用量反而暴增几十倍。

2021年,广州拟将电动自行车通行政策从之前的全市行政区域禁行调整为市中心区区域限行并公开征求意见。同年,广州就对电动自行车实施登记上牌政策,但电动自行车市中心区区域限行政策并没有落地。

广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副支队长梁明昌,在此次广州市电动自行车通行管理调整政策新闻发布会上解释了两年前电动自行车限行政策没有实行的原因:考虑到疫情期间部分公共交通暂停服务,电动自行车已成为市民出行和送药送餐、保障城市运转的重要交通工具,广州交警一直以审慎的态度研究限行方案的出台实施。

梁明昌也表示,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后,广州交通恢复常态,电动自行车快速增长导致的一系列问题引起了市民的广泛关注。限行是电动自行车综合治理的重要一环,广州交警在充分吸收各界意见基础上,坚持“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借鉴国内其他城市管理经验,立足广州现实情况,进一步形成了中心区“路段限行”方案。

梁明昌提到的“立足广州现实情况”,究竟是什么情况?从数据来看,广州的电动自行车保有量不小。据广州市公安交管部门通报,截至2023年3月底,广州全市电动自行车登记上牌数量为322万辆。而据媒体估算实际数量可能超过500万辆,对于这个有着1800多万人口的城市来说,相当于每3-4人便拥有一辆电动自行车。

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副所长杨新苗告诉潮新闻记者,相比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大更棘手的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广州在修主干路时没有预留非机动车道,导致如今虽然想弥补却很难。没有自行车道,只能在人行道上驾驶电动自行车,这是广州等城市屡屡想推动电动自行车限行的内因。而在当前带电两轮车重型化的情况下,城市也很难下决心大规模增设自行车道。

潮新闻记者在广州越秀区等城区的街头走访时也印证了这一点。不少道路上没有设非机动车道,即便有非机动车道也很窄,约只有半辆小轿车的宽度。因为电动自行车多,而非机动车道窄或没有,时常能看到电动自行车开到机动车道与机动车“并驾齐驱”,或开在人行道上。甚至有的路面上三条机动车道被电动自行车占了两条。

“广州老城区数量不多的非机动车道也是由人行道改建,所以很窄。新城区不少道路在建设时就规划了非机动车道,但因为交警管得比较松,依然时常有非机动车进入机动车道或人行道的现象。”网约车司机王师傅就是广州本地人,在他的印象里,经常能看到广州电动自行车出事故的新闻。好在,这个月广州交警部门开始整治共享电动自行车,交通状况已得到一定改善。

在天河区广州远洋大厦门口,潮新闻记者碰到了刚送完外卖的楼先生。“因为很多道路没有非机动车道或者划分很不明显,所以我日常骑电动自行车跑单基本都在机动车道上行驶。”楼先生说,自己也知道这样危险,非常希望道路划分能够更清晰。

广州市民支持和反对者各占一半

电动自行车限行能否成为解决城市拥堵问题的最优解之一,成为近期热议话题。

一位广东的交管领域业内人士告诉潮新闻记者,据相关部门的数据来看,支持和反对电动自行车限行的呼声大概各占一半,目前还在不断听取民意阶段。

潮新闻记者也在广州越秀区、天河区、番禺区随机采访了近十名广州市民。大多数受访市民并不支持广州实行电动自行车限行。

他们观点较为集中,即限行会给市民出行及生活带来较大不便,解决城市拥堵问题更应从优化道路和加强交通管理、处罚入手。

“作为网约车司机,限行当然更好。但我的儿子儿媳平常开电瓶车上下班只需要十几分钟,如果坐公交需要一小时,太不方便了。”在广州开了8年网约车的江西人陈师傅就是反对者之一。

广州一所高校的教师李先生则认为新政的可操作性存疑。“广州想要限行的基本都是广州的主干道,会对大家出行造成较大影响。例如,外卖平台对货品送达时间限制严格,超时就要扣钱,限行后对外卖员的工作影响很大。家长不能骑电动车接送孩子后,如果改为开车,岂不是让学校附近路段更拥堵?”

在广州富力盈通大厦附近上班的胡女士平时上班通勤方式为地铁加走路,她是新政支持者。“平时走在人行道上,时不时会有电动自行车擦肩而过,我总担心会被撞倒。如果限行,出行安全性就提高了。”

实际上,广州并非第一个吃螃蟹的城市。2022年12月,同样缺乏非机动车道的深圳发布通告,规定从今年1月1日起设立电动自行车一级、二级限行区。其中,一级限行区全天禁止所有电动自行车、非机动车通行;二级限行区全天禁止除民生行业外(蓝牌)的电动自行车通行。

相比广州此次征求意见稿中的政策要求,深圳给予了电动自行车更多路权。例如,在快速路对电动自行车限行的情况下,快速路辅路向电动自行车开放,以满足市民电动自行车通勤、接送、接驳等需求。二级限行区允许民生行业的电动自行车进入。

在小红书上,网友们关于深圳电动自行车的讨论不断。有的认为限行制度形同虚设,大量电动自行车仍在侵占人行道机动车道,交通隐患不断。也有人晒出自己因为违反电动车限行规则而被罚的罚单,抱怨连连。还有人呼吁深圳应向杭州、南京学习,相比取消限行,划出独立的非机动车道,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对此,专家们的观点也并不一致。杨新苗认为,无论此次电动自行车限行听证会的结果如何,都表明城市在为了解决存在多年的道路交通沉疴痼疾而努力,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而杭州市交通运输学会副秘书长金凯则向潮新闻记者表示,道路交通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大众更方便出行,一限了之是最方便的管理方式,但一定不是最便民的方式。有限的道路资源和庞大的电动自行车保有量,这对看似不可调和的矛盾,需要城市交通管理者更智慧地去化解。

破解难题,“电动自行车大国”有没有新路子

如今的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电动自行车大国”——中国自行车协会的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电动自行车产品累计销量约5000万辆,社会保有量达3.5亿辆。

越来越多的电动自行车正让各个城市交通体系面临愈发严峻的挑战。

此次广州拟实施电动自行车限行的消息发布后,有不少声音认为,广州作为一线城市,具有风向标和标杆的引领作用。如果继深圳后,广州也对电动自行车限行,其他城市是否也很可能跟进?

在金凯看来,多来年,各个城市其实已立足各自现实情况,有了一定探索经验,预计不会出现简单模仿的现象。以上牌登记电动自行车数量超640万辆的杭州为例,2020年就已出台《杭州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同年杭州又推出“空地联动”,即勤务室监控发现违法行为后通知现场铁骑队员、铁骑队员发现反馈给数字勤务室,全面提升对电动自行车违法行为的监管力度。“今年,杭州还取消了机动车的地面道路限行。相比限行等举措,非机动车道规划较为合理的杭州,对交通治理更倾向于疏导。”

人均一辆电动自行车的南宁,创新推出“以学促管学罚结合”模式,总结形成电动自行车管理“南宁经验”,为全国各地规范电动自行车管理提供了“南宁样本”。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则陆续出台政策,通过限制或禁止共享电单车发展的方式,避免进一步增加城市交通负担。例如,2018年《北京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中明确提出“不发展电动自行车租赁”,后又通过清退、处罚、监管等形式严限共享电单车的发展。

“我观察发现,无论在杭州还是南宁,很少在早高峰车流里看到骑车上学的初中生。这说明,虽然电动自行车治理已起到一定成效,但城市的骑行环境失去了全龄友好,家长们依然不放心让初中生骑车上学。”杨新苗说,在目前电动自行车存量很大,公共交通客流量下降的情况下,如果不转变思路与观念,调整交通出行结构,难以改变电动自行车乱象的现状。例如,除了治理电动自行车、机动车,发展公共交通外,是否还可以通过发展轻量化新型交通工具助力自行车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杨新苗介绍,近年来,相较于需要上牌照、戴头盔的电动自行车,即买即用的助力自行车已在欧洲、美国、日本等地得到广泛使用。对比电驱动的电动自行车,助力自行车没有电门转把,安全性更强、更环保。对比普通自行车,它能通过电的供给,在骑行时提供助力,车速超过25公里/小时就会自动断电,完全靠人力骑行,避免了目前电动自行车因车速过快而引发的各种事故。在他看来,国内通过发展助力自行车打造绿色出行交通体系有明显优势,因为中国多年前已是全球助力自行车的主要出口国,欧盟在2016年进口的100多万辆助力自行车中就有80%来自中国。光给数亿电动自行车用户戴上头盔,不去推动两轮车轻量化,将加速我国城市交通的全面电摩化。目前最需要的是,转变公众的理念和城市的政策,做好接纳助力自行车的准备。

“只有当我们丰富了骑行车道、保证骑行人甚至是儿童骑行的安全、提供了充足的两轮车停车位、完善了骑行道标志等,才能让两轮交通变得更成熟,让更多人改变自己的出行方式。”杨新苗说,变化已在个别大城市悄悄发生。例如在北京的电动自行车限行道路上,助力自行车就被允许骑行。如果能有更多一二线城市走上“两轮车轻量化”的科学路径,就能带动其他城市跟上步伐,让带电两轮车回归非机动车的属性和定位,不断被完善的绿色交通体系才能真正改变城市交通拥堵现状。

“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